信不判了班算加回微放假法院
休息时间用微信回复工作算加班吗? 2021年,李女士入职某公司,回微双方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算加工作期间,班法李女士经常在休息时间,院判如周末、放假下班后、回微国家规定的算加法定节假日等,收到公司高层领导发来的班法微信消息,包括回复工作指令、院判修改方案等,放假李女士按照要求完成了相应的回微工作。2023年下半年,算加因公司业务调整,班法李女士与公司就离职一事进行协商。院判李女士要求公司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共计12万元,双方对此未能达成一致。 2024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公司与李女士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法庭上,公司辩称,加班须经过审核确认,否则不视为加班。而且李女士从入职至解除劳动合同期间未提出加班申请,其主管领导也从未安排过加班,她本人也从未向公司人事部门申请补报加班时长或申请调休。 经审理,法院认为,虽然双方的劳动合同实行的是标准工时制,但根据李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相关文件制度、工作事项统计表等证据证明其有利用休息时间回复工作相关问题,且已超出了简单沟通范畴,需要进行实质性处理,对于其提交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在工作时间之外处理工作事项的时长应当认定为加班时长。 最终,经核算,法院判决公司向李女士支付2021年至2023年加班费9万元。该公司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日前,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承办法官表示,对于此类劳动者隐性加班问题,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工作未经用人单位审批而否定加班,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实质工作内容认定加班情况。如果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工作超出一般简单沟通的范畴,劳动者付出实质性劳动内容,或者使用社交软件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应当认定为加班。 法官提醒,随着数字化办公普及,“隐形加班”现象频发。劳动者应注意留存加班证据(如聊天记录、任务交付记录等),用人单位也应规范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编辑、一审:童威楠 二审:朱从谷 三审:王润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高铁医生”:确保轮组误差小于0.1毫米
- 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地月余 机构面临多重挑战
- 巨头齐齐入局,小程序能跑起来了?
- 人民币汇率创年内新低 中国经济韧性支持汇率稳定
- 实探永辉北京调改首店,产品结构达胖东来九成,被“爆改”后能重走巅峰路吗?
- 央行:依法依规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骗贷骗补等行为
- 小米CDR发审会将推迟
- 第三方支付强监管将延续 备付金交存规模大幅增长
- 打击网络谣言 共建清朗家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4月辟谣榜
- 银保监会“三定”方案实施 最终定编925名
- 在线短租房越来越流行,有些平台“高大上”的房源照片竟是“照骗”!
- 采购100公斤却卖出2000公斤 谁在炒作普洱茶?
- 得了流感不能洗澡洗头吗?
- 人民币汇率近“7” 逆周期调控料发力
- 共享住宿升温提速 行业发展期待监管模式创新
- 小米CDR发审会将推迟
- 年纪轻轻爱上了推拿?当年轻人“组团”去中医推拿科
- 长线布局正当时 多路活水汇A股
- 三大部门协调发力 减税降费等政策精准度提升
- 把紧高管股东入口 银保监会接连祭出“否决令”
- 搜索
-
- 友情链接
-